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上事实上的身份验证手段,研究人员现在希望采取更加亲力亲为的方法来识别设备的所有者。
在即将举行的活动中,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LSU) 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将展示一种新机制,该机制使用人工智能 (AI) 帮助智能手机分析人们如何握持它们,以确定它们是否在其所有者手中。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 “[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媒体声音的身份验证方法,可以不显眼地保护智能手机通知的隐私。” “[该机制] 通过验证谁持有手机来明智地隐藏或呈现敏感内容。”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王晨和博士一起。学生 Long Huang 设计了一种基于声学传感的新型认证机制。它使用通知音之类的声音来映射和验证用户握住设备的手。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了这一机制,认为因为声音是信号,它们会被用户的手吸收、衰减、反射或折射。他们的身份验证机制使用智能手机的麦克风和加速度计捕获声音和振动以生成频谱图,然后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处理。
这有助于系统映射个人的接触手掌如何干扰信号,实质上创建了一种新的手柄生物识别。如果匹配,则验证成功,系统允许显示通知预览。如果找不到匹配项,系统只显示待处理通知的总数,而不是它们的实际内容。
“此外,由于智能手机传感器都嵌入在同一个主板上,我们开发了一种跨域方法来验证麦克风、扬声器和加速度计之间这种难以伪造的物理关系,”研究人员指出。这使得系统防篡改,进一步加强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然而,尽管行业专家承认该机制的新颖性,但他们对其实施和用例并不满意。
“如果前提是他们不想中断用户体验,那么我相信这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KnowBe4数据保护副总裁Lecio DePaula Jr.通过电子邮件告诉 Lifewire。“这项技术需要开启声音才能正常运行,但大多数人将手机保持静音或振动。”
网络空间律师Sean Griffin完全禁用了手机上的音频通知。他还对手柄身份验证机制在现实世界中的使用持怀疑态度。“我不确定我每次拿起手机时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握住手机,因此可能会出现误报,”格里芬建议道。
考虑到现实世界中还有许多其他变量在起作用,DePaula Jr. 认为这项技术在使用中似乎并不实用。他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房间的声学效果以及它们对身份验证性能的影响。
LoginID的产品副总裁Bill Leddy认为阻塞通知用例虽然很有趣,但有点过于狭窄,无法找到任何接受者。
“我怀疑大多数人会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如果它可以在应用程序级别实现,那么为这样的功能支付的费用就更少了。将其添加到操作系统中似乎有些牵强,但也许 [这是一种可能性],”Leddy 通过电子邮件告诉 Lifewire。
鉴于这些担忧,DePaula Jr. 认为新的身份验证机制似乎不是对当前身份验证技术的升级,尤其是因为面部识别数据通常存储在设备本地以进行身份验证,从而降低了隐私风险。
Griffin 对此表示同意,并对在不久的将来将其变成智能手机的手柄身份验证机制表示怀疑。
“大多数 [智能手机公司] 已经确定了他们希望通过身份验证遵循的路径,并且目前使用 AI 和面部识别技术处于领先地位,”DePaula Jr.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