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 正文

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化

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最大的冻土带,与高纬度北极冻土相比,这里的冻土更薄、温度更高,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也更敏感。活动层是冻土与大气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区域,能有效反映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研究活动层厚度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冻土区的水文环境。但由于青藏高原环境复杂多变,活动层厚度的模拟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

近日,河海大学黄敬龙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超凡研究员利用中国气象强迫数据集驱动Community Land Model 5.0版本,模拟研究了1980年至2020年青藏高原海拔高度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大气与海洋科学快报》上。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高原整体海拔高度由1980—1999年的2.54 m降低至2000—2020年的2.28 m。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西部多年冻土区,与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区域不一致,东部地区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而非年代际变化。此外,活动层面积在2000年左右也表现出年代际变化,在2000年之前持续下降,此后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进一步发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变化和区域差异明显受气温、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反映了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响应。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部分地区冻土计算偏差往往较大,因此我们希望利用高性能地表模型结合高分辨率气象强迫数据模拟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以更接近实际情况。”该研究通讯作者李博士解释道。

该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气象水文环境的变化特征,掌握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热交换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