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 正文

遗传是影响出生宝宝听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的听力健康受到损害,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心理、情感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今天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趁着这个日子,粤姐姐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孩子的听力保护。

Part 1

保护宝宝听力,从孕妈妈开始

引起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也可以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围产期并发症(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及药物的致聋毒性)、先天性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脑脊髓膜炎、慢性中耳炎及环境噪声暴露、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它因素。

遗传是影响出生宝宝听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妻、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妻,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此外,孕期还应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加强高危孕妇监测。

有耳聋家族史的孩子也应进行耳聋基因检测,以便发现耳聋基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携带PDS基因的孩子,需避免头部碰撞、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或用力吹奏乐器、用力擤鼻等;携带药物性耳聋基因的孩子,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

Part 2

新生儿72小时内要做听力初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无创的,要在孩子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初筛未通过或漏筛的孩子,应于42天内均应接受双耳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的孩子,应及早(6个月内)至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听力诊断。对于新生儿听力障碍,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1世纪初,我国已逐渐开展0-6岁儿童听力筛查工作,在新生儿出生时以及出生42天时分别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需经过进一步详细检查,以确保听力障碍的婴儿在3个月内被发现;而通过了筛查的新生儿,仍应在6个月、1岁、2岁、3岁、4岁、5岁、6岁各进行一次听力筛查,以及时发现听功能异常。

温馨提示:据临床试验表明,6个月内做听力筛查,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有助于孩子发展语言水平;过晚发现问题且干预不积极,孩子的语言能力将大大降低。

Part 3

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①防止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耳聋。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解剖结构,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而中耳炎的反复发作有可能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因此,应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等,减少中耳炎的发生。

②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

Part 4

避免接触噪声与纠正不正确掏耳习惯

儿童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防止各类娱乐性噪声所导致的听力损伤。

很多人喜欢茶余饭后掏掏耳朵,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道用尖锐的物体掏耳朵可导致外耳道皮肤、鼓膜、甚至更深耳部结构受损,引起疾病。外耳道有自洁功能,大部分耳屎可自行排出,对于耳屎堵塞外耳道引起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清理。

Part 5

预防意外伤害

应教育儿童在玩耍时不要将珠子、豆类、果核、纸皮等异物塞入耳道。如果不慎入耳,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不行,需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随着我国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听力健康

不少人关于用耳的常见疑惑

一起来康康这些“爱耳护耳”科学知识

问题1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爱护耳朵,保护听力?

解答:首先,我们的耳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不需要特殊地去清理它,过度清理会造成耳道损伤,可能会产生耳道炎等耳道的感染,因此,要避免不必要地掏耳朵。

其次,要重视保护听力,听力的影响主要跟噪声接触有关,当处于环境嘈杂的地方,或者是长时间佩戴高响度耳机时,都会对听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要避免强声长时间的刺激。

问题2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解答:耳朵会产生一些分泌物,我们管它叫做耵聍,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耳朵,耵聍的性状都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人的耵聍呈干性的,像小碎片一样,它会在我们的咀嚼动作中,自行脱落。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耳朵都是不需要去掏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人,耵聍呈现油脂样外观,会糊成油性耵聍,这种耵聍就很难通过咀嚼动作自行脱落到耳道外,因此需要定时清理。

根据不同病人耵聍生长的速度不同,建议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耳道清理,但是不建议自行掏耳,这样容易加重耳道损伤,继而引发耳道感染。

问题3

打耳洞会影响听力吗?

解答:首先,耳洞大部分打在耳垂上,它属于外耳的一部分。外耳在声音传导当中,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因此,打耳洞本身是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的。

但是,打耳洞一定要注意的是,避免出现感染,因为耳洞感染以后,有可能会继发局部的瘢痕形成。

另外,在我们耳郭有软骨和软组织,耳洞一定要选择在软组织上打,不要穿行耳郭软骨,因为可能导致耳郭软骨的感染,造成耳郭畸形。

问题4

耳朵进水怎么办?

解答:外耳道是一个盲端,它的末端被鼓膜所遮挡,所以正常的外耳道是不怕耳部水流进去的。但是有的人在(耳朵)进水以后,会感受到明显的进水感觉,一方面,是由于水流进去,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水膜使我们产生了“封堵感”;另外一面,是因为耳道里面有堆积的耵聍,耵聍吸饱了水以后会产生闷堵感。所以,在夏天长期游泳或是洗澡前,我们可以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明显的耵聍堵塞。

如果没有的话,当耳朵进入少量的水以后,可以先试行用蹦跳的方法,将水“跳出”。

也可以在耳道里面再灌入一小点水,把原有的“耳膜”冲破,这样里面的积水就可以顺利的排出来。

第三种方法,可以用干的棉签,在耳道口进行轻轻擦试,靠棉花的吸附作用,把(耳朵)里面的水带出来。

问题5

耳朵里进小飞虫怎么办?

解答:首先,有一部分虫子有喜光的特性,如果应急的情况下,你可以先自行的“拔一拔”(拉一拉)耳朵,或是拿一个亮光在耳道口照明,看看它有没有可能飞出来?如果虫子不出来的话,可以尝试往耳朵里面灌一些(少量)水或是食用油,先把蚊虫闷死,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把小飞虫取出。大家切忌不要用掏耳勺去试图把它(小飞虫等)掏出来,因为蚊虫在经过外物刺激的时候,有可能会向更深方钻,会造成鼓膜的进一步损伤。

问题6

孩子戴耳机上网课,如何保护听力?

解答:不管耳机的类型如何,耳机对听力主要是产生噪声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有效的控制耳机的音量和使用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环境相对比较安静,如果能够不使用耳机,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必须要用,要把耳机的音量控制在三格到四格左右(保护听力的范围内),同时尽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累积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这样才能够对听觉有更好的保护。

问题7

爬山时,耳朵发闷是怎么回事?

解答:在我们的耳朵中,有一个咽鼓管,它连接鼻腔和中耳腔,主要作用是调节中耳和外界的大气压保持平衡。当我们登上高山的时候,外界气压降低,中耳腔里的气压还维持原样,因此中耳腔的气压高于外界,鼓膜会向外膨出。而当我们下降的时候,中耳腔内气压低,外界气压高,鼓膜就会向内移动,引起内陷。如果咽鼓管的功能不能很好的调节,就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的症状,甚至听力下降。只需要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捏住鼻子向中耳腔里头鼓气或者吸气,将中耳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保持一致,就可以改善上述症状。

爱耳护耳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保护听力

一起享有听力健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