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甜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隆中对战略示意图,隆中对战略分析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2、 这个策略是诸葛亮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
3、刘备的最终目标是“信大义于天下”,即兴复汉室,他的主要敌人自然是北方的曹操集团。
4、但曹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以弱胜强”,其地位日益巩固,诸葛亮看出了他的军事优势(今曹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 的结论;又在这个结论之前着一“诚”字,强调了要尊重这个客观实际的意思。
5、既然如此,能不能向东发展呢?诸葛亮又认为,向东发展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6、东方的孙权集团是当时长江以南的最大割据势力,他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
7、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作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结论。
8、“为援”,就是把孙权集团当做反曹的同盟者或牵制曹操集团的力量。
9、 第二,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
10、他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一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
11、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
12、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的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
13、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
14、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15、因此,夺取荆、益二州的计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16、 夺取荆、益之后,应当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把曹操集团孤立起来,使他两面受敌,这样形成就会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 诸葛亮 的这番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17、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人谋”的作用。
18、例如谈到曹操集团的“以弱为强”时就着重指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9、又指出孙权集团地位的巩固,也跟“贤能为之用”有关。
20、最后又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的建议。
21、这就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处境很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22、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
23、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4、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5、”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 “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6、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27、 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28、 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29、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0、”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31、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兴复汉室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32、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3.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