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甜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涯共此时的上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话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全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形容虽各在一方,但此时明月,却都在一个时候,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思念和那种不舍,展现了作者的惆怅。
2、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漾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
7、“望月”往往伴随。
8、“怀远”之意,南朝宋人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唐代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宋代苏轼“千里共婢娟”(《水调歌头》),都是望月怀远的名句。
9、此处作者用一个“共”字,纵概古今,横括地域,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
10、首联紧扣题目下笔,意境美丽深远,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铺垫映衬。
11、颔联承首联意思而下,并由各种怀远之情浓缩集中到“情人”“相思”上。
12、对这种相思之情,作者下一个“怨”字,可谓情致深婉。
13、由相思而怨,乃相思之深、相思之极、相思而不能如愿所致。
14、诗中那个“遥”字,语意双关,是怨的根源。
15、既指长夜漫漫,孤单凄凉,令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是怨;又可理解为情人远隔天涯,难以相见,只能望月长嗟,也是怨。
16、怨,还在“竟夕起相思”上,相思之情甘苦难言、悲喜莫辨,挥之不去,拂之又来,惹人恼人,乃至通宵,怎能不怨?从全诗来看,一个“怨”字,暗示着相思之苦、相思之痛、相思之深,既承首联“望月怀远”而来,又开启了颈联和尾联的曲折内容。
17、颈联转换角度,写试图摆脱相思之苦。
18、但相思之情欲去又来,连绵不断,曲折有致。
19、一次“灭烛”,吹灭灯烛,想早点睡下,该可以吧?但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
20、一个“怜”字,又由月光逗起了相思之情;一次“披衣”,到庭院走走吧,变换环境,或许能摆脱相思?但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索绕心头,更为浓重。
21、这里的“露滋”,既指露水沾湿衣裳,又喻相思之意更为浓重。
22、尾联承颈联而来,并收束深化了全诗。
23、“赠”、“梦”是关键。
24、月光如此纯净、皎洁,如此美好,就像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怪不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呀。
25、捧一把赠给远方情人表心迹吧,让她明白我的心意,倒也踏实放心了。
26、可是做不到呀。
27、这“不堪”又是一怨。
28、思来想去,无奈之下,还是回到寝室,只能希望在梦中与佳人相会。
29、但梦能实现吗?这和“赠”一样,只是希望,只是梦想啊。
30、又是隐含一怨!真是相思之苦,相思无奈,相思有深怨。
31、通观全诗,作者所用的“生”、“共”、“怨”、“起”“灭”“怜”“披”“觉”、“赠”“还”、“梦”等一系列动词,个个和月相关,和相思有缘,集中表达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怨。
32、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